當紙箱廠的管理大于經營,意味著虧損
為什么管理不能大于經營?因為一家紙箱廠的管理能力大于經營能力的話,那常常意味著虧損。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、文化理念很先進、人才很優(yōu)秀,但就是經營不景氣的原因。雖然你很懂管理,但是你的管理觀有問題。
只有20%的員工工作是高績效的
認真思考一下,您的紙箱廠是不是存在著下文這樣的普遍現象。
有5%~10%的公司員工,一上班就是來挑毛病、和你對著干的,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慣,所有的決策他都有不同想法,而他不會去想自己做得如何;有15%~20%的員工,他做出的東西就是不合格;有20%的員工是蒙著做事,做得對與錯,他都不知道為什么。
也就是說公司中有60%的員工的工作沒有正常產生績效,這是多么大的浪費?盡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,我們也學習過不少管理知識,嘗試了很多管理制度,但是總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。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?這些問題的出現,其實都是源于管理觀。
用績效說話:管理只對績效負責
現象一:功勞與苦勞現在大家普遍知道,“苦勞”是對績效沒有幫助的。但是在現實中,很多人有了“苦勞”之后,就會覺得已經很對得起公司了。其實我們也會接受這些看法,很多公司還是以苦勞為考量標準。這說明對管理的觀念還是沒有認識清楚。講苦勞是對管理上的第一浪費。
現象二:能力和態(tài)度分歧開始在這里產生。絕大部分人認為態(tài)度比能力重要。給出的理由是:有能力無態(tài)度,對績效無用;能力強態(tài)度不對,會產生副作用;應該先端正態(tài)度,再發(fā)揮能力等。
管理只對績效負責,直接產生績效的是能力,而不是態(tài)度。誰產生績效,誰就最重要。當態(tài)度轉化為能力,才有用。
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業(yè),你公司活得好的員工是誰?是不是能干的人累死,不干活的人活得很好?而通常是能干的人總是態(tài)度不那么好,不能干的人總是很討好。那么你的管理就一定出問題了,你考核的是態(tài)度多,還是能力多?
如果你50%的內容都是在考核態(tài)度,那你的公司能干的人就自然活得很累了——而這意味著如果有機會,他就會流走。這是對管理的第二大浪費。
現象三:才干和品德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戰(zhàn)時才能評價,通常情況下,我們很難去評價一個人的品德是好還是壞,管理不能把賭注押在這里,而恰恰應該去設法解決它:管理要承擔的責任就是沒有機會讓人去犯錯誤,讓品德轉化為才干,創(chuàng)造績效。所以學管理,要看經濟學和組織行為學。
兩點重要補充:何時“德”比“才”重要?
必須要說明的是:在兩個時間點上,德比才重要。一是在招聘時;一是在提拔時。
?、僬衅笗r:德比才重要,是因為一個人大學畢業(yè)后,社會修煉基本完成、品格塑造也基本定型。這里的所說的“德”,是指社會的基本公德,如正向思維、樂觀向上等。另有對公司價值理念的認同、團隊與責任承擔等。所以重要崗位面試很重要。
②在提拔時:德比才重要,因為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能級原理(彼得原理)——人一定能提拔到他不能勝任的崗位之后不再提拔。通俗講就是:高位的人都不勝任。這個時候“德”就會發(fā)揮作用——因為信任度高而被擁戴,得以發(fā)揮團隊的力量、群體的力量制勝或解決問題。所以高管任命一定要是品格高尚的人。
等邊分配法則:管理是一種分配
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:即權力、責任、利益三角對等。
幾乎所有管理出問題,都是因為三者的不對等。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分配,需要特別提請注意的是,這里分配的是一種責任,而不是權力。我們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分配權力。必須明確,權力分配的依據不是崗位,而是責任。
比如:如果完成績效的責任分公司的責任最大,那么權力最大的就應該是分公司經理。但是現實中常常不是這樣。我建議大家做兩個重要觀察:
?、俟镜目偨浝斫洺=o誰開會?參加會議的人就是權力最大的人。他是經常給總部職能部門的人,如人力資源經理、財務經理開會?還是經常和分公司經理、一線經理開會?和總經理經常開會的人最有權做決定,只不過這個決定是通過總經理部署下去。
?、诠绢^銜的設計,是一線人員的稱謂高,還是公司職能部門的稱謂高?稱謂具有象征意義,權力常常在崗位的稱謂中就分配了。
你會發(fā)現,總經理的會議室里多是職能部門的人,而二線職能部門負責人的稱謂都比分公司、一線崗位的稱謂高。你又如何讓一個人力資源總監(jiān)去為一個小小的一線經理服務?彼此見面一打招呼,上下心態(tài)就立刻拉開了。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基于責任的分配,管理效力自然大打折扣。
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
為什么管理要由經營確定?
在一個公司中,“經營”是選擇對的事情做;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對。邏輯關系非常明顯。比如通常情況下,薄利多銷經營,對應規(guī)?;统杀竟芾?一分價錢一分貨經營,對應品質和品牌管理;服務化經營對應流程管理;定制化經營對應柔性化管理等。
什么管理不能大于經營?因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于經營能力的話,那常常意味著虧損。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、文化理念很先進、人才很優(yōu)秀,但就是經營不景氣的原因。雖然你很懂管理,但是你的管理觀有問題。
你不妨看看,你公司最優(yōu)秀的人是在做經營,還是在做管理?你開內部會議多,還是開外部會議多?如果你的高管團隊每一次都是開內部會議,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屬,那么你的管理就大過了經營。這就是杰克·韋爾奇為什么說:不好的管理者,上午最重要的時間都在開內部會議,下午不重要的時間見客戶;好的管理者,上午最重要的時間都在見客戶;下午盡量少的時間開內部會議。從時間的分配上就可以知道,你是經營大,還是管理大。